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政策法规
【政策汇总】7月光伏行业最新政策汇总
时间:2025-08-12    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分享: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7月全国共发布8项光伏相关的政策,其中,国家政策4项、地方政策4项。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ECOPV)与大家分享:

  光伏相关政策

  国家层面

  1、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年7月7日

  发布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主要内容:

  通知指出,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与电网融合发展。电网企业要积极开展大功率充电负荷特性对区域配电系统的影响研究,分层分级评估电网对大功率充电设施接入能力。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与配电网规划融合衔接,适度超前进行电网建设并及时升级改造。鼓励打造智能有序大功率充电场站,建立大功率充电场站与配电网高效互动机制,因地制宜配建光伏发电和储能设施,探索针对智能有序大功率充电场站优化电力接入容量核定方法,合理利用配电设施低谷容量裕度,提升配电网对于大功率充电场站的接入能力。支持充电运营企业通过接入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需求响应,通过价格信号促进电动汽车高水平消纳清洁能源。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实施指南,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园区分级评价等标准。


  2、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年7月8日

  发布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

  主要内容:

  通知提出以下重点任务:

  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园区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资源匹配对接,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等绿色电力直接供应模式,鼓励参与绿证绿电交易,探索氢电耦合开发利用模式。推动园区积极利用生物质能、核能、光热、地热、工业余热等热能资源,实现供热系统清洁低碳化。探索能、生物质等替代化石燃料和原料。

  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鼓励园区加快自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布局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探索以绿色能源制造绿色产品的“以绿制绿”模式。支持高载能产业有序向资源可支撑、能源有保障、环境有容量的园区转移集聚,探索深度降碳路径。


  3、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年7月9日

  发布单位: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要内容:

  通知指出,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储能系统及相关装备研究及产业化等方向计量需求,开展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核电安全运行、负荷辨识、光伏电站组件寿命评估、虚拟电厂、绿色电力可信评价、碳捕集热耗测量、电网惯量阻尼测量、工业领域能碳测量、碳排放核算分析等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新能源智能安全评价与计量测试平台等能力建设,实现新能源多元协同发展。


    4、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第3号公告

  发布时间:2025年7月10日

  发布单位:国家能源局

  主要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家能源局批准《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设计规范》等304项能源行业标准。其中涉及光伏标准6项:《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工程质量评价规范》、《光伏发电企业档案分类导则》、《光伏与熔盐储能一体化发电工程设计导则》、《索结构光伏支架技术规程》、《漂浮式光伏支撑系统技术规程》、《光伏发电站功率控制能力检测技术规程》。


  省市层面

  1、天津市工信局等五部门关于修订印发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年7月4日

  发布单位: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委网信办、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天津市科技局、天津市财政局

  主要内容:

  支持新能源发展。围绕先进新型电池(锂电池、半/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产品及关键材料,高效光伏产品、风电整机及关键部件,制氢装备,储能系统产品及装备等新能源产业重点领域,支持企业提供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根据企业基础能力建设和系统集成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对得分80分及以上的企业,给予4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得分60分以上(含60分)且80分以下(不含80分)的企业,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发展集群促进组织和运营机构。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组织,发展壮大智能科技、绿色石化、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冶金、轻工以及未来产业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对本市申报且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的集群促进组织,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本市联合京冀申报且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的集群促进组织,给予1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市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组织,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支持创新平台发展。围绕智能科技、绿色石化、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冶金、轻工以及未来产业等领域,支持创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对本市推荐申报并认定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含分中心)的企业(单位),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支持新产品推广应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绿色环保、新兴服务业、未来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支持引进国内外项目或科研成果并首次在津实施产业化,按照技术合同实际支付额的10%(依据转账凭证),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2、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年7月10日

  发布单位:海南省人民政府

  主要内容:

  方案明确提出,2030年前,全省实现碳达峰,经济社会发展向低碳方向快速迈进。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全省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建成零碳、高效、智慧、韧性、安全的新型能源系统。2060年前,全省实现碳中和。其中,部分重点任务如下:

  开发零碳资源,构建新型零碳能源供给系统。构建零碳电力系统,确保昌江核电二期建成投产,加快建设昌江核电5、6号机组项目,启动建设洋浦绿能项目。开展建筑分布式光伏建设,合理布局集中式光伏电站。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到2030年,零碳能源供给系统初具雏形。到2045年,零碳能源供给系统全面建成。

  向新求质,推动新兴低碳产业发展。加速智能制造与绿色低碳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海南特色新质生产力。聚焦航天航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风光氢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发展绿氢氨醇特色产品链。

  循环降碳,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推动产业上下游资源大循环,推广低碳水泥生产和生物质化工前沿技术。推动全生物降解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建设国家级全生物降解产业基地。开展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型废弃物回收处置与循环利用创新示范,推广农林有机废弃物高效生物处理技术,打造新型生态循环产业链。在包装、纺织、建筑等行业加大生物基材料及制品推广应用。推进企业梯级微循环,推广园区集中供热,实现工业余压余热、废水废气废液资源化利用。到2030年,全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87%以上,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88%以上。

  打造新网络,加快新能源配套设施及智慧交通系统建设。促进“交能融合”,建设智能充换电基础设施。推进车联网、车网互动、光储充换一体站建设,打造低碳港区、低碳机场、绿色公路、绿色航运示范区等低碳交通场景。推进全省交通综合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全岛充换电一张网平台与充换电设施的互联互通。

  到2030年,全省新能源车桩比2.5:1.全省交通综合大数据实现协同共享。到2045年,新能源车桩比2:1.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率100%。


  3、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能源局关于印发《山东省零碳园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年7月16日

  发布单位: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能源局

  主要内容:

  大力实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替代。强化园区与周边光伏、光热、风电、生物质能等发电资源匹配对接,积极有序推进园区及周边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以就地、就近消纳为原则,大力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持续推进园区绿电按照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纳、绿电交易、分布式自发自用和虚拟电厂等模式规模化发展。推进构网型新能源、长时间尺度功率预测等新技术应用。

  持续提高绿色能源利用水平。支持园区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空间,因地制宜发展核能供热、光热、地热、生物质能等热能资源,推动建立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协同互补、梯级综合利用的供热体系。加快中长期蓄冷、蓄热设施的部署。积极发展氢能,推进工业副产氢、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模式,探索绿氢、绿氨等未来能源应用方式,推进“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开发利用,建立“电、热、冷、汽、氢”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系统,持续推进园区用能低碳化。鼓励有条件的园区统筹推进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等清洁能源多元化发展。

  积极有序推进储能项目建设。支持零碳园区探索发展新型储能,积极推进储电、相变材料储热等储能方式应用,因地制宜发展锂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能、飞轮等先进储能技术。支持园区统筹建设燃气热电联产及高效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系统,建设多元储能电站、储热储冷装置等设施。探索风光+

  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模式。

  持续推动园区建筑低碳降碳。园区内新建民用建筑按照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工业建筑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工业建筑设计建造;既有厂房、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等通过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更换高效节能设备等方式进行绿色低碳化改造,逐步达到国家现行节能标准或超低能耗建筑标准。不断提高园区建筑可再生能源电力、热力和燃气的替代比例。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推动高效直流电器与设备应用,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为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力争做到园区建筑屋顶光伏应装尽装,太阳能光热等建筑用能积极有序发展。


  4、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修订印发《甘肃省提升产业链韧性促进装备制造业稳增长实施方案(2024—2025年)》

  发布时间:2025年7月30日

  发布单位: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主要内容:

  通知提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项目调度,推动88个装备制造业在建项目2024年底前建成投产,新增产值达到125亿元;紧盯稳增长基本盘,重点推动38个在建新能源装备项目按期投产,新增产值达到100亿元。强化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管理,重点瞄准风电齿轮箱、机组轴承、智能风机叶片、逆变器、电池片、单晶硅硅棒,以及线性菲涅尔聚光器、超白玻璃等光热产品和磷酸铁锂电池、固态铅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储能产品项目引大引强,加速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石油化工装备企业与下游用户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加速研制智能成套钻机、深井陆地钻机、自动钻采工具等关键核心装备。支持企业依托传统核心装备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链向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延伸。围绕“西电东送”大基地建设,加速推进电工电气产业数字赋能,推动单元设备成套化,鼓励企业广泛应用智能化输配电、风光火发电配套设备,提升MES、ERP等系统在各生产单元中的应用水平;加快实施输变电产业升级、330kV升压站等项目,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一企一策”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