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涛:我国绿色供应链标准正在向体系化方向发展
毛涛:我国绿色供应链标准正在向体系化方向发展
2019-06-21 作者:毛涛
打造绿色供应链,发挥核心企业的主体作用,可以推动上下游企业改进环境绩效,进而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进入21世纪,在发达国家绿色供应链实践日渐成熟的同时,作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的中国,同样认识到了打造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性,并开展了相关实践。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绿色供应链相关实践起步较晚,仅有少数企业已经打造或者正在打造绿色供应链,而广大企业对此还较为陌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因此,出台绿色供应链相关标准,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模式参考,可以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进而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天津市在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出台了首个地方绿色供应链标准。2015年12月,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天津市绿色供应链管理暂行办法》,全面启动绿色供应链建设工作。为配合该工作实施,2016年天津相继推出《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要求》(DB12/T632-2016)《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实施指南》(DB12/T662-2016)《绿色供应链标准化工作指南》(DB12/T669-2016)三项推荐性标准,对于企业开展绿色采购,以及在绿色建筑、绿色住宅、绿色钢铁等行业打造绿色供应链提供了必要的模式参考。2016年,东莞发布《绿色供应链东莞指数》,并实施《东莞市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在家具、制鞋、电子和机械等制造行业以及零售服务业开展试点工作。2017年5月,首个国家绿色供应链标准——《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GB/T33635-2017)正式发布,并于2017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制造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基本模式,在绿色供应链标准制定工作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为完善绿色供应链标准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委正在大力开展相关工作。其中,两项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一项是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行动计划。2017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行动计划(2017~2019年)》,其目的是加快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促进工业能效提升与绿色发展。为落实该计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连续开展了两批标准研究项目征集工作,其中绿色供应链作为重点支持方向。通过两批征集工作,共立项支持了24项绿色供应链标准的编织工作,覆盖机械、电子电器、汽车、石油化工、纺织行业等行业。
另一项是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从2016年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共同开展了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主要目的是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促进制造业绿色升级,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其中,“绿色供应链系统构建”作为三个支持领域之一。从公示项目名单看,三年来约有40个绿色供应链项目获得立项支持。根据项目实施要求,相关企业需要制定包括绿色供应链在内的相关绿色标准。
此外,一些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正在自发性地编织一些绿色供应链相关标准。
随着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和企业等层面绿色供应链标准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标准体系雏形已经基本形成,未来两到三年将会产生一大批与机械、电子电器、纺织服装、石油化工、汽车等行业相关的绿色供应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