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永怀师恩:追忆中山大学莫党教授
时间:2025-06-17    来源: 陈维    分享:

  一位谦和学者的学术温度与人格光芒

  莫党教授(1934-2025)--中国半导体物理奠基者|椭偏术开拓者|光伏人的永恒师长

  学生 陈维  敬挽

  一、初识:谦逊的引路人

  2004年初春,珠江畔的寒气尚未散尽。作为沈辉教授首位来自中国科大的博士生,我初入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彼时莫党教授虽已年近七旬,却亲自在实验室为我演示椭偏光谱仪的工作原理。他指尖轻抚仪器,声音温和如春溪:“你看,这束光穿透薄膜时的相位变化,正是测量厚度的钥匙……”

  这份耐心令我记忆犹新——这位参与研制中国第一台椭偏测量仪的半导体泰斗,面对后辈的提问时毫无权威架子,唯有眼神中跃动着对科学原理纯粹的热忱。

  二、学术引路人:严谨而温暖的护航者

  2004年底莫教授退休后,他选择继续耕耘于沈辉教授的太阳能研究所,自此与我辈青年学子结下更深厚的师生缘。

  开题明灯:2004年我的博士开题报告会上,作为专家组长的他敏锐指出:“光伏薄膜的界面态研究需结合椭偏术与光电子能谱,这才是突破点”——寥寥数语便为我的课题注入关键学术基因;

  答辩匠心:2006年博士答辩时,他特意用铅笔在论文页边写下改进建议,低声叮嘱:“这个方法能帮你把误差控制在纳米级”,那张批注纸我珍藏至今;

  薪火相传:即使在研究所从海珠迁至大学城的时期,他仍坚持每周参与组会,在新建的实验室里指导研究生,白发与白大褂在仪器间翩然闪动。

  三、研究所的守望者:退而不休的学术赤子

  莫教授晚年与太阳能研究所的羁绊远超寻常:

  空间转换,情怀不移:2007年研究所迁至番禺大学城,七十余岁的他主动参与实验室建设规划;

  思想常青:2010年后他仍频繁出席学术沙龙,用黄昆先生治学旧事激励青年学者:“当年我们编《半导体材料》时,每个数据都要验证十次以上!”;

  光伏播火:2023年纪录片《太阳赞歌》特别记录了他晚年对光伏事业的倾注——90岁高龄仍亲自审阅钙钛矿薄膜论文,笑称“看到新材料就像孩子看到新玩具”。

  四、最后的光辉:跨越二十年的师者印记

  2023年初春,长江畔的江阴光伏创新中心迎来一位特殊客人。九十岁的莫党教授在夫人搀扶下登上讲台,银发如雪却目光如炬:

  “中国光伏要有自己的‘椭偏精神’——穿透表象,直抵本质!”

  他展示着六十年前半导体往事。

  五、长忆:不灭的学术星芒

  惊闻先生仙逝,实验室的椭偏仪仍在安静运转。光束掠过硅片表面,折射出细微虹彩,恰似他留给后辈的学术遗产:

  他以谦和融化权威的坚冰,用智慧点亮黑暗中的光路,让艰深的半导体理论化作可触摸的温度。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愿这束由您亲手校准的科学之光,永远照亮我们追寻太阳的征途。

1750217183901025.jpg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